上海旺嘉实业有限公司 - 自动化计量类机械产品及系统,双螺杆失重式给料机,配料系统,物料输送系统,自动包装系统,单螺杆,配件,旺嘉

400-0860-662

行业资讯

公司在代理相关著名品牌产品的同时,拓展出一条设计系统方案,
并整合多品牌设备(配件)进行系统集成,逐步向创新研发型的企业目标迈进。

公司在代理相关著名品牌产品的同时,拓展出一条设计系统方案,并整合多品牌设备(配件)进行系统集成,逐步向创新研发型的企业目标迈进。

粮食危机?请理性对待

2020-08-21

民为国基,谷为民命。自古民以食为天,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,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。

疫情之下,不得不重新思考粮食安全问题。我们的粮食供给现状如何?在国际市场随疫情变更之时,我们的粮食安全又和世界粮食安全有着怎样的关系?——从粮食供求来看,全国小麦、稻谷库存量大体相当于全国居民一年的消费量,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74.9公斤,远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。——从国际视角看,国内外粮食市场紧密相连,如果全球的粮食不安全,中国粮食安全必然会受到严重威胁,故而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置于全球视角下。疫情终将过去,但疫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影响,或将在更长时间里继续存在。

01 地狱里的烟火,当年养活了全世界

提到粮食,就不得不想到化肥硝酸铵,进一步到黎巴嫩的爆炸事件。

发生了这么多次事故,硝酸铵似乎变成了“罪魁祸首”,但它的出现解决了困扰人类千年的难题--饥荒。


要知道氮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,合成蛋白质物质的重要原料。

早期人类除了利用豆科植物根瘤在土壤里固氮外,没有其它手段能将空气中的氮气,转化成植物所能利用的含氮化合物。

相当长的时间里,人类没有技术能够大量生产“氮肥”, 所以当时的粮食产量一直不高。


2000多年前,地球上的总人口为2亿,到了公元1000元时,仅增长到3亿,到了1750年,全球总人口也才到8亿。

从根本上说,没有农业技术的突破,根本无法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,饥荒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。

“哈伯-博斯制氨法”这种“空气变成面包”的魔术,合成出的氨成为了硝酸铵肥料的氮源,人类从此摆脱了种植粮食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,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。,制约全球的粮食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。


从此以后,全球人口可以说是爆炸性地增长,硝酸铵这种便宜却又十分有效的化肥,如果说它曾养活了全世界,并不是在夸大其词。

02 全国大检查

这场人间惨剧为全球敲了一声警钟,随即中国20个省市地区陆续开展了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检查,督促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限期整改等。
据统计,自7月起共发生17起事故,共造成了186人死亡,超过6000余人受伤,还有2人失踪,这些数字已经不亚于黎巴嫩大爆炸时间,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,又有多少家庭因此支离破碎。这些事故带来的舆论影响,也会让人们对我们化工行业添加了厌恶及恐慌情绪。

近期,国务院安委办派出6个工作组,赴河北、山西、福建等11个省份和天津、青岛等4个重点港口,对硝酸铵等爆炸性重点管控化学品生产和储存管理等开展明查暗访。期间,工作组共检查企业60余家,发现各类问题隐患350余项。针对发现的问题隐患,所有工作组均向当地政府进行了反馈并提出整改要求,责令隐患问题突出的企业停业整顿,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,督促企业限期整改,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。

8月10日,福建邵化化工有限公司作为东南地区主要硝酸铵生产企业,因存在17项隐患,其中3项重大隐患,而被停产停业整改。
8月12日,共性问题:危化品包装上主要危险性信息缺失,存在重大风险。

8月13日,严重超许可范围采购、使用危险化学品。
8月14日,共性问题:危废库安全问题亟待解决。如果危废仓库密闭,会形成非常大的隐患,一旦发生爆炸事故,会造成更大的环保事件。

03粮食安全

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,正带来越来越多的连锁问题。其中,对“粮食危机”的担忧,最近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。从国内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到一些国家发布粮食出口禁令;从夏粮收储量下降到抵制粮食浪费成为全民共识……关于粮食的诸多消息,每每引发舆论关注。


1. 收储减少≠粮食减产

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856亿斤,比2019年增加24.2亿斤。然而,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发布消息,截至今年8月5日,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.7万吨,同比减少938.3万吨,减少比例超过20%。今年粮食稳定增产,国家储备粮收购为何又大幅度减少?首先,公告说的是收购量,而非总产量。从数字上看,虽然小麦收购量降低了900多万吨,但小麦总产量却是增加的。根据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今年夏粮稳中有增,其中小麦产量为1.32亿吨,比2019年增加75.6万吨,同比增长0.6%。其次,收购量减少是因为小麦价格看涨、市场化购销活跃。一些专家将之解读为农户“惜售”、贸易商“囤粮”,这一说法也没有太大问题,但抛开这种泛道德化的解读,我希望用更为中性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现象——在价格预期走高的情况下,农户手中的小麦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得到销售,而对政府托市收购的依赖有所降低。从长期看,这对于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。

2. 杜绝浪费≠过度管制
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,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
落实总书记厉行节约的指示精神,当然需要一些刚性的制度约束,例如可以要求一些机关食堂实行自助用餐或供应小份菜、半份菜,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。同时,要注意不能陷入到“口号式”“运动式”的形式主义当中——须知,“形式主义节约”解决不了粮食问题,却有可能破坏社会共识。


3. 吃饱肚子≠粮食安全

在现代社会条件下,一个国家的粮食供给既要靠稳定的产能、适度的储备,同时也离不开一个健康有序的国际贸易体系的支撑。

一定规模的粮食仓储在大国博弈中甚至发挥着“核威慑”作用。一个国家粮食储备充足,别国便不会轻易发动粮食战争。

我国的粮食市场是“市场购销+托市收购”双轨运作,储备规模过大会影响正常的库存轮换,进而引起粮食价格的非正常波动。那样一来,一方面种粮农户要承受利益损失,另一方面国有粮库也会面临很大的收储压力。

因此,在操作中,必须谨慎防范这一情况的发生。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我们既要对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存有危机意识,大众也要避免理解偏差引起无谓恐慌,从而导致市场信号混乱。如何处理好风险应对与市场秩序的平衡,不断考验着各级决策者的政治智慧。